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popnow-hi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popnow-hi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popnow-hi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popnow-hi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事故频发高校实验室如何拧紧“安全阀”_技术方案_永乐国际官方网站首页_欢迎您登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方案

事故频发高校实验室如何拧紧“安全阀”

更新时间: 2024-02-22 来源:技术方案

  但他发现出问题的不都是自己的学生。“有几回一进实验室,发现楼上化工实验室的水漏了下来。我们相邻的有机实验室也经常有试剂挥发,味道太大了。”周正说。

  周正此前所在的实验楼是数学系腾空后留下的,化学化工学院做了改造后将实验室搬入,“做完通风、防泄漏的改造后,实验室安全有一些提升,但毕竟还是有先天缺陷。”遭遇前述几次小“意外”后,周正的实验室最终搬家了。

  周正的经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映射出高校实验室硬件布局的现实之痛。随着我们国家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快速的提升,慢慢的变多的前沿课题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开展。

  有数据显示,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总数,从2007年的24731个增长到2018年的36953个,增幅达到27%;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总面积,从2007年的2285万平方米增长到了2018年的3778万平方米,增幅达65%。激增的实验室数量与有限的高校建设用地和传统的建筑功能之间有较大差距。

  “多数高校科研院所规划建设时,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实验室的危险性和安全保护措施,绝大多数实验室和学校的教学、办公、会议等人员密集场所混合在同一栋建筑内。很多实验室中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储存,使管理的难度和安全的风险加大,若发生事故极有可能扩大人员的伤亡和灾害的损失。”在朱国庆看来,如果说高校早期建设缺乏为实验室量身定做的规划设计,那么后期防护手段的缺乏又加大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根据住建部《科研建筑规划设计标准》(JGJ 91-2019)第5.2.5条规定,当易发生火灾、爆炸、极低温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引发事故的实验室与其他用房相邻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防护单元。同时,易发生火灾、爆炸或缺氧危险的实验室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室应设置泄压设施……

  但在专家看来现实并不理想。“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实验室,没有与主体建筑分开设置,或者分区域自成独立防护单元设置。”朱国庆说。

  朱国庆建议,涉及危险品的实验室应依照国家有关规范单独建设在一栋建筑或一组建筑中,不宜与教学、办公等普通民用建筑混合设置,并遵照国家相关管理标准严格专人、专岗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经专家论证后,可以将既有建筑按照规范要求改造为专用的涉及危险品的实验建筑。

  “根据防爆要求,涉火灾爆炸危险的实验室,一般应为单层或多层建筑,而且要视实验室的类别按照防护单元设计。涉危实验室必须设专人、专岗管理,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减少岗位流动。”朱国庆同时强调,要建立完善的危险品采购、入库、储存、领用、使用、回收、废物处置等闭环管理规程。涉危实验室应由学校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建立涉危实验的申请、论证、审批、操作、监督、处罚等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

  “涉危实验应该由专门的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程和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而不是由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和长期训练的课题老师指导。课题老师如参与实验,也必须要服从涉危实验室的专门实验老师的指导和监督。”朱国庆说。

  “科学实验有较强的探索性,要经常在未知中寻找新的科学规律。而探索是有风险的,例如温度和压力是最容易引起能量积聚的,如果不及时释放,就会爆炸;又例如在从小试到中试等放大试验过程中,由于量的控制不当,条件参数未合理修正,也会引发事故;甚至如果操作者当天的身体、精神状况不佳,也有一定的可能造成事故。”冯建跃认为,科研的价值在于探索与创新,而有时风险是难以预见的,所以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很重要。

  如果说,人类对未知科学的探索就是一场冒险之旅,那么有效的风险管控或许可以让这场冒险行稳致远。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实验室对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准入和实验过程管理机制。实验室在开展新增实验项目前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风险隐患和应对措施……

  尽管要求在前,但现实比理想骨感。一位不具名的高校业内人士举例,就实验前的风险评估来说,制定评估规则及落实每个新项目的评估要耗费人力物力,出于种种原因,评估难以落地。

  多位专家也指出,这一方面在于评估标准难以确立,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高校每年有很多科研项目,课题组对自己的项目应该最了解,需要在开展新项目前对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管理、方法工艺和环境方面的风险有详尽的掌控,再由学校科技部门审核,提出规范要求,但现在还没形成硬性规则。”有专家觉得,“想建立规则并不难,例如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有关法律法规,所有涉及动物实验的研究,在申报前需完成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新增项目的安全评估是否也可以参照这种思路来约束?”

  “涉及危化品、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特定种类设备的实验室是目前高校实验室最主要的安全风险隐患点。但目前对这4类实验室的管理,都分散在国家各项法律和法规中,还没有专对于高校的统一的实验室分级分类具体管理规范。”冯建跃认为,出台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规范,便于梳理要重点防范的区域,并配备重点的人力、设备做管理。“现在有的高校也在制定细化标准和要求,但推广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说专业监督管理的需求呼唤技术标准的出台,那么,监管能否落地,则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准“盯防”。

  理想状态下,身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家”,实验室安全管理者要能制定安全和消防标准,还要能组织检查、督促整改,也要能培训师生。

  但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和记者说,“缺人、缺专业人才”是困扰高校实验室安全专业化的又一瓶颈,不少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中,缺乏这类人员的编制,相关岗位的建制只在个位数。在东部省份某省属高校,资产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安全的3名工作人员要负责校内700多间实验室的管理。同时,这些岗位也缺乏消防工程或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人才。

  “专业人才不足,导致对安全和消防的监管和检查往往表面化、程序化,看不到真问题,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难以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纠正。”有专家表示。

  “事实上,这个岗位对人的要求很综合,随着交叉学科的研究探索慢慢的变多,高校也应该设置不一样专业方向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或者形成安全管理委员会,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管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建议。(金凤)

返回: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