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清淤时作业功率低、淤泥固化要长时间占用陆地资源的老问题,现在得以破解!近来,全国首个生态清淤水上一体化配备渠道在梅梁湖清淤现场正式投用。“按方案梅梁湖要清淤830多万立方米,有了这一渠道,可减少淤泥固化场所300亩,且作业功率较传统方法进步30%以上。”项目建造方、中交天航局华东公司太湖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磊说。
记者现场看到,在离岸约4公里的梅梁湖区,碧水浩渺的水面上停着2艘七八十米长、并肩相连的大船太湖之星1号和2号。不远处,则是一艘长56米的新式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水面下的螺旋式环保绞刀将污染底泥“挖吸”上来,再经过水面上一条有棕色浮标的管道运送到大船上做处理。
市水利局规划方案与科技数据处处长莫昊勇介绍,依据省太湖生态清淤专项规划,梅梁湖展开生态清淤,将有用减少底泥中的氮磷等物质继续开释构成的内源污染。从今年起,梅梁湖5年内要清淤830多万立方米,按传统作业方法至少需300亩淤泥固化场所。水上清淤一体化配备渠道选用世界抢先的造船工艺,并在国内初次将淤泥固化所需的料剂投进体系、板框压滤体系应用于船上,处理了用地严重问题。
该渠道在水面完成“挖、输、压、运、排”全工艺流程。登上太湖之星1号渠道,只见由管道运送过来的泥浆经过除杂体系、投料体系、容量分别为1000立方米的泥浆池和调蓄池进行处理。太湖之星2号渠道上,高10多米、分为2层的16台板框压滤机、泥饼运送体系在“隆隆”声中作业。偌大的设备近间隔感触声响仅50分贝左右。而后方的智能操控中心室,3个屏幕实时反映一切的环节的作业场景以及工艺流程参数等数据,1名工作人员在监控或调整参数。
“渠道完成智能化和集成化作业,源于优化了设备和工艺流程。”张磊说。泥浆水经过变频电机驱动泥泵、主动挖泥和长途操控办理体系主动流入泥浆池,设备会主动剖析其成分、含量等,操作人员据此挑选正真合适的参数如料剂投进量等。从清淤到固化成泥饼,整一个流程只需2个小时左右。而传统作业方法下,泥浆水传送到分级沉积池后要沉积一段时间,料剂投进量不精密,一个流程需求三四个小时。而环保清淤船选用新式螺旋式环保绞刀可完成不间断高浓度挖泥,浓度较传统方法进步1倍多。
“绿色低碳”是渠道又一大亮点。渠道经过水下电缆接入岸电,作业完成尾气零排放。传统方法下绞吸船泥浆运送管道长约10公里,有安全通航﹑管道走漏环保危险。“该渠道可在水上灵敏移动,管道运送间隔短,发生的尾水排至陆地污水厂处理,更环保,能更好地助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张磊说。